欢迎访问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!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思想教育
思想教育

优秀毕业生专栏|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(六)——邢晨影

发布日期:2025-08-13访问热度:0


个人简介

1.jpg

邢晨影,女,2022级大数据与会计六班学生,共青团员,曾任辅导员助理以及系部学生会部长、礼仪社社长和校团委成员等职务。学业上,曾两度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获“省三好学生”荣誉;实践中,多次获评“优秀志愿者”“优秀工作者”“优秀组织奖”“优秀团员”等称号,以多元经历勾勒出全面发展的成长轨迹。

所获荣誉


2.jpg
3.jpg


4.jpg
5.jpg


访谈内容


作为优秀毕业生有什么感想吗?

邢晨影:回望短暂的大学时光,这是一段与挑战握手、与奋斗同行的旅程。犹记入学之初,我在未知的迷雾中踟蹰,幸而在师长的引路与挚友的陪伴下,逐渐拨开迷茫,锚定了前行的坐标。我沉心钻研专业知识,纵身跃入校园活动的浪潮,在课堂与实践的交织中锤炼综合能力。这段旅程赠予我的,不仅是书架上的专业典籍,更是行囊里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破局成长的勇气。未来,我愿以更广阔的天地为画布,让每一次勇敢迈步都成为书写人生价值的笔锋。我始终相信,人生的可能性本就是无限不循环的方程,而我的果敢与机遇,正藏在每一次迎风而上的奔赴里。

有没有过迷茫期,后来如何明确自己的目标的?

邢晨影:初入大学的我,在短暂的新鲜感退潮后,曾跌入“忙茫盲”的循环:忙着泡图书馆、穿梭于活动会场、拓展人脉圈,看似步履不停,却在独处时被焦虑啃噬——既为堆积的事务烦躁,又为模糊的未来惶恐。那时的盲目,是看见他人的路径便贸然跟随,未经思索的选择反而加剧了自我迷失。后来渐渐明白,迷茫的根源在于过度依赖外界的标尺,困于“被认可”的枷锁。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,想要的很多,能拥有的却很少。于是,我开始聚集当下,做好手头的事情,专注于当前能解决的事情。做喜欢的事,想做就去多尝试,没有方向也要尽力去寻找方向。积极向上,迷茫时期,保持积极心态,相信自己,相信未来。设定目标,计划专升本,英语四六级,普通话证书,和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,技能等级证书等。另外我想说,其实迷茫只是自由的眩晕感,当你体验迷茫,说明你已经开始慢慢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,所以,不要停下来,使劲跑起来。我不知道将去何方,但我已在路上。

你觉得大学期间“必须做”和“尽量不做”的事情分别是什么?

邢晨影:我觉得大学期间没有什么是必须做和尽量不做的,上大学最有性价比的事就是多尝试体验。试错成本最低的年纪,每一次“踩坑”都是认知的拼图。不必向其他人解释你的选择,也不用因亲近的人不理解而内耗。想搞事业,你可以抛掉优绩主义,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可以证明你价值的名片;想搞学业,图书馆的晨光会见证你的专注;想搞独立创意搞副业,那你也可以在校园论坛里面遇到各种兼职副业搭班合作的同学。多尝试才知道自己要什么。如果真的说尽量不做,那我想说,别为了“合群”硬凑无效社交,别因“怕失败”拒绝任何尝试。大学不是流水线,没有统一的“成功模板”,唯有跳出“应该”的框架,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值得”。

对学弟学妹的大学生活,你最想给出哪些建议?

邢晨影:现在的我已然出了社会,和初入大学相比,思考的东西也会更加全面,今天结合一些自身经验,说点自己的看法,希望能为还在大学的你提供一些方向。

1.用社会实践为职业规划“试水温”:大学时写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》,因缺乏足够经验,于是瞎写一通,当作完成任务,写来写去都没有明确可行的方法。直到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后,才在真实的职场场景中触摸到兴趣的轮廓——原来自己热爱的不是“某个头衔”,而是“解决问题的成就感”或“创意落地的生命力”。建议尽早走进目标行业“试错”,哪怕只是短期兼职,也能让抽象的“职业理想”变成可触摸的方向,有了方向才能更好的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。

2.用“功利性思维”破解学习焦虑:学习的本质是“解决问题”。比如下周要考会计资格证,此刻纠结“要不要同时背英语单词”,不如聚焦当下最紧迫的考点——这种“以终为始”的学习法,能让有限的精力产生最大价值。